——2021年12月30日在百色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
百色市审计局局长 农斌
市人大常委会: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就2020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2021年8月27日,百色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2020年度百色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要求强化审计监督,建立健全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对审计查出具有普遍性和共性的问题要举一反三,深入分析审计发现问题的根源,压实主体责任,加强跟踪督促检查,推动各部门全面整改审计查出问题。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一、整改工作总体推进情况
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度重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市委审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要求聚焦问题整改做好审计工作“后半篇文章”,抓好审计整改督促,推动解决问题,深化结果运用,促进制度建设。市长葛国科同志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压实整改责任,多措并举,巩固整改工作成效。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整改主体责任,制定具体措施整改,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压实整改主体责任,有效落实整改。各相关单位严格落实整改主体责任,抓严抓实审计发现问题整改,通过采取制定审计整改工作方案、成立审计整改工作组、细化审计整改任务分工、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整改工作,建立审计整改台账等有力措施,不漏事项、不留死角落实整改,并按规定公开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对于需要协同推进的问题,各主管部门之间积极做好对接,共同推进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整改跟踪督办,推动审计整改落实。市审计局切实履行审计整改监督检查职责,对照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54个问题分类建立审计整改台账,一是下发整改通知、提出整改要求,按照“见证见物”要求督促报送整改结果。二是成立整改督查工作组,通过听取整改情况报告、座谈交流、实地检查、现场指导等方式对涉及的6个县(市、区)、24个市直单位和1家市属国有企业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未能整改的问题提出审计整改建议及限期整改要求,推动问题整改。三是以问题清单形式移交市人大常委会提请督导调研,派出分管局领导及业务骨干参加市人大2020年度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调研工作,切实推进审计整改取得新成效。
(三)纠防并举,提升审计整改效力。各相关单位坚持问题导向,深化审计成果运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认真研究整改措施并采纳审计建议,举一反三开展排查,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查找体制性、制度性漏洞,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努力从源头上堵塞漏洞。2021年,10家单位根据审计建议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或办法21项,以制度化、规范化工作措施保障各项政策贯彻落实,持续推动各项工作规范管理。
二、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截至2021年12月15日,2020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报告反映的54个问题,涉及92家单位,已整改问题45个,整改金额13.92亿元,整改率83.33%,整改率为历年最高,正在整改问题9个,涉及8家单位,未整改金额0.89亿元。
(一)财政管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审计查出的19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6个,正在整改3个。市财政局促进统筹盘活资金5.54亿元,督促1县清理收回存量资金1.02亿元;编报市本级中期财政规划,规范转移支付管理,督促有关部门制定专项资金分配方案,提高资金下达效率,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机关绩效考评挂钩,促进绩效评价结果利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19家单位清理往来款、清退存量资金或上缴非税收入301.29万元,完善或制定内部财务管理、预算管理、采购管理等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预算执行管理。市财政未及时向债券使用单位收回垫付利息及发行费用的问题,因百色水库灌区工程正处于建设期未产生效益,需待项目完工产生收益后才能收回代垫款;部分单位项目资金使用进度缓慢的问题,有关单位正推进项目建设加快资金拨付;1县财政暂付性款项规模有扩大趋势的问题,计划通过盘活支付系统资金、追回借出款项等方式化解。
(二)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审计查出的21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8个,正在整改3个。新增财政直达资金方面,资金分配不及时、抗疫特别国债资金支付率低等3个问题已整改完毕,推动了惠企利民政策落地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落实方面,5个县(市、区)已发放油价补贴资金508.38万元,1县剩余211.81万元因财力不足正在统筹调度资金进行整改;1家单位已完成发放52家稳岗返还补贴资金35.82万元;1市和2家单位已完成支付拖欠民营企业账款1.08亿元;2县和6家单位已完成清退违规收费438.18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措施落实方面,1县落实了扶贫产业项目带贫减贫及收益分配机制,签订产业项目承包协议,吸纳易地搬迁户就业286人,完善了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迁得动、留得住、过得好”。针对未完成拆旧任务和未及时追缴搬迁户自筹金的问题,1县已完成旧房拆除678户,还有178户拆除任务正在持续推进整改,已全额收缴4092户搬迁自筹金,剩余35户因资金困难承诺分期缴纳。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和县级“三保”方面,5个县(市、区)通过加大预算约束、强化预算执行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财政性暂付款清理等方式有效提高财政库款保障力度,切实增强了财政稳定运行和风险防控能力,目前各县未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
(三)重大投资项目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审计查出的2个问题均已完成整改。针对项目建设程序不规范、项目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项目业主通过召开整顿会,对相关人员进行约谈,组织开展项目建设业务培训,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完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等方式,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加强工程项目现场管理。
(四)重点民生资金管理使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审计查出的4个问题,已完成整改3个,正在整改1个。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方面,4个县完成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准备期清算968.51万元,3家单位未完成基本养老保险准备期清算194.54万元。社保部门清理沉淀个人账户495.7万元,将基本养老基金收入及国库存款余额转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5942.78万元,督促相关单位足额缴纳拖欠的养老保险费53.36万元,并完成清退重复参保费用,收回重复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资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方面,医保部门督促全市2家定点公立医院、140家乡镇卫生院、14家民营医院及其他226个定点医疗机构清退完违规收取诊疗项目费419.60万元,并加强限定支付范围的药品监管,规范基本医疗保险支付。
(五)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审计查出的11个问题,已完成整改9个,正在整改2个。企业国有资产审计方面,针对企业投资管理制度不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不规范的问题,1家企业已修订完善投资决策管理制度、工程预结算管理办法、公司招标采购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企业的运营管理。对存在投资损失和未取得预期效益的问题,采取调整投资比例、减轻成本支出以及司法诉讼等措施,取得阶段性损失缩减成效。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审计方面,1家单位完善资产管理手续,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正通过法律程序追缴未收回租金128万元。1家单位已收回租金41.49万元,1家单位已将闲置资产投入使用。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方面,针对自然资源资产违规开发利用的问题,1县加大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力度,加快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组织开展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落界和协议签订,进一步提升了生态环境治理水平。针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资金征管用不够规范的问题,1县追缴水土保持补偿费、土地复垦费591.91万元,剩余697.74万元正在追缴中。
三、尚未整改到位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从整改结果来看,2020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取得了较好成效,整改率较上年提高25.36% ,但仍有一些问题尚未整改到位,尚未整改到位的主要原因:一是有些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导致项目预算执行支出进度滞后,需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进行整改,如部分项目预算执行率低。二是涉及多部门或多主体,需要多部门协调推进才能解决,如3家单位未完成养老保险准备期清算,需多部门协调统筹推进。三是执行主体已注销或倒闭,无法找到法人,审计整改执行难度大。如应缴未缴水土保持补偿费、未足额缴纳矿山土地复垦费等问题,因企业已注销或倒闭,造成了追回资金存在一定难度。
对尚未整改到位的问题,有关单位已经作出了整改计划和承诺。下一步,我们将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指导下,进一步贯彻落实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继续加大力度推进问题整改到位并及时向人大常委会报告。
一是强化主体责任。督促被审计单位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实抓好审计整改,严格履行整改主体责任,主要领导亲自部署,领导班子专题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整改工作按时有效完成。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问题,明确目标及整改时间表,分阶段、按计划整改落实,并定期报送整改进度和结果。对历史遗留问题和跨部门、难度较大的审计整改事项,主管部门要担负起督促指导责任,及时协调解决,推动被审计单位整改到位。
二是强化跟踪督促。对涉及8家单位尚未整改到位的9个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把问题逐项分解到被审计单位。审计局根据问题清单、整改情况建立审计整改台账,按月跟进督促问题整改,动态记录整改进展情况,对已整改问题,立改立销,未整改到位的问题,持续跟踪督促,直至相关问题彻底整改到位。组织开展整改落实情况“回头看”,将整改情况纳入巡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其他审计项目一并检查,持续跟踪督查审计整改情况,确保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对重点民生资金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欠缴养老金问题,建议相关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研究,拿出具体措施加以解决。
三是强化联动机制。建议将审计整改列入政府督查事项,推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人大监督、党委和政府督查协调配合,对整改中的突出问题及时发现、限期解决,以强有力的协同监督问责推动整改任务落地见效。加大审计结果、审计工作报告及其整改情况信息的公开力度和公开范围,发挥社会舆论推动审计整改落实的作用。
附件:1.财政管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
2.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
3.重大投资项目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
4.重点民生资金管理使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
5.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
附件1
财政管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
一、市本级财政管理及决算草案审计查出的问题
一是未编制市本级三年中期财政规划的问题。市财政局编报市本级中期财政规划,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
二是未及时向债券使用单位收回垫付的利息及发行费用的问题。因工程正处于建设期,待项目完工后从项目产生的收益中归还财政垫付资金。市财政局已下发缴款函,督促相关单位加快项目建设。
三是未及时分配下达专项资金的问题。市财政局规范转移支付资金管理,督促相关部门按规定提出专项资金分配方案,未及时分配的专项资金29782.96万元已分配下达至县(市、区)和有关部门。
二、市本级部门预算和决算草案审计查出的问题
一是部分单位部门预算执行不够严格的问题。1家单位已清退违规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13.15万元,因时间间隔久及无原缴费单位或个人联系方式造成无法清退164.42万元已向市财政局行文要求上缴国库,已将项目结余资金12.51万元退回财政。应缴未缴财政款的17家单位,已上缴财政48.79万元。
二是部分单位未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的问题。市财政局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及印发2021年部门预算的通知,对部门预算压减工作提出更加具体明确要求,相关单位通过召开会议讨论、修订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等方式,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
三是个别单位政府采购管理有待加强的问题。政府采购管理不规范的2家单位,已通过完善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管理等制度,组织政府采购专业知识学习,提升工作人员管理水平等方式强化政府采购管理。
四是部分单位资金使用不够规范的问题。违规垫付水费、发放补助及考务费的4家单位,2家单位已追收或清退25.51万元,2家单位已制定了相关考核制度,规范资金使用。超范围支出或挤占挪用经费的16家单位,出台了相关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预算支出管理。
五是部分单位财务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的问题。未及时清理往来款的2家单位,已清理收回201.03万元或调整财务处理。工程项目验收后未及时办理竣工结算的2家单位,涉及的53个工程项目已全部办理竣工结算,涉及金额2154.23万元。
三、财政预算绩效审计查出的问题
一是绩效评价成果运用有待加强的问题。市财政局已督促项目单位加快验收后相关移交手续,百色市老年养护院项目已正式挂牌投入使用,同时,严格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反馈通报制度,将再评价结果向预算部门反馈通报,督促限时整改,将评价结果与机关绩效考评挂钩,提升绩效评价震慑作用。
二是部分单位项目资金使用进度缓慢的问题。项目资金使用进度慢的21家单位,已支付2.77亿元,市财政局收回2.77亿元,其余0.74亿元2家单位将按项目进度支付或财政收回统筹安排。
四、延伸市县财政管理审计查出的问题
一是未及时盘活可统筹的财政资金的问题。1县清理收回存量资金1.02亿元,统筹用于民生工程项目支出。
二是财政资金使用不规范的问题。针对超范围使用土地出让金的问题,1县全面梳理统筹县本级资金安排用于征地拆迁补偿和土地开发等支出6903.02万元。针对挤占上级专款的问题,1县于2020年末经预算平衡当年盘子支出,消化挤占专款4622万元。
三是财政暂付性款项规模有扩大趋势的问题。1县将通过追缴收回、盘活支付系统资金、年度预算安排转列支出等方式消化化解。
附件2
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
一、新增财政直达资金审计查出的问题
一是新增财政资金分配不及时的问题。3个县(市)已将资金分配到具体项目报当地政府审批,并积极启动项目建设,按照资金使用范围完成支出7144.85万元。
二是抗疫特别国债资金支付率低,安排的项目实施推动较慢的问题。4个县(市)对标对表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项目实施,严格按照项目进度完成资金支付,资金支付率达100%。
三是惠企政策受益面较低,投向企业补助较少的问题。1县已加强对上级文件的学习,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保市场主体方面措施,在资金分配上做到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已将财政资金6083.74万元落实到扶持中小企业项目。
二、惠企政策和优化营商环境措施落实审计查出的问题
一是部分惠民资金下达不及时,资金支付监管不到位的问题。1县已补发防疫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328.39万元。1家单位已向52家符合享受稳岗返还补贴的企业补发了稳岗返还补贴资金35.82万元。5个县(市、区)已将油价补贴资金508.38万元兑现至受益方,1县余211.81万元因财力不足正在统筹调度资金进行整改。
二是部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未得到及时清理的问题。1家单位已支付社会管理综合智能应用平台项目款1.02亿元。1家企业已支付拖欠工程款475.17万元。1县已将政府采购货款184.76万元支付至相关企业。
三是部分减税降费政策落实不够到位的问题。1县已退还违规向206户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收取的应减免不动产登记费2.01万元。1县已停止收取地籍测绘费并清退408.52万元。6家单位已退回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收取的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房租27.65万元。1家单位已停止要求项目建设单位承担申报材料评估及评审费行为,并加强与财政部门对接,将评估评审费用纳入部门预算。
四是部分工业园区项目推进缓慢,工程款尚未落实的问题。1县已推进园区项目完工并完成工程款的支付。1县已安排资金到位,落实工程款268.62万元。
三、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审计查出的问题
一是后续扶持成效不佳的问题。1县通过引入新项目等方式推动项目正常运营,并加大安置点内扶贫车间用工宣传力度实现贫困劳动力286人就业。同时落实了扶贫产业项目带贫减贫及收益分配机制,明确产业扶持项目收益分配方案,修订了产业项目承包协议,积极吸纳易地搬迁户就业。
二是政策措施落实不力的问题。1县已发放4884人稳岗补贴资金382.86万元,办结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4123户,完成搬迁安置小区配套路网项目建设,改善搬迁群众出行条件。针对未完成拆旧任务的问题,加强了应拆除独立房的识别工作,完成旧房拆除678户,占应拆旧房79.21%。
三是资金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的问题。1县已通过统筹调配国库库款支付拖欠的工程款1714.39万元。1家企业已追回多付工程劳保费9.61万元,收回商铺租金4.48万元。未及时追缴搬迁户自筹金问题,已完成4092户自筹金全额收缴工作,剩余35户因资金困难承诺分期缴纳。
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审计查出的问题
一是污染防控及监管不够到位的问题。1县采取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出台《乡镇污水处理收费标准》等制度完善镇级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对采矿权到期的8个矿山进行关闭整合,对水库一级保护区范围内非法养殖场进行拆除。针对未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及未编制野生动物资源保护规划的问题,一是已完成两个县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其余保护工程根据水利厅每年下达资金指标分年度逐步实施;二是委托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编制本县野生动物保护十四五规划,目前初稿已完成。
二是土地整治复垦项目推进滞后,难以完成耕地补充任务的问题。1县已完成土地整治复垦开发补充面积401.29公顷,实施的3个土地开垦项目已通过市级竣工验收,待国家下发生态红线调整确认后,对新增耕地进行报备入库,即可完成归还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面积指标任务。
三是污染源管控不到位,农田污染风险依然存在的问题。废水直接外排污染基本农田的2家养殖场已采取建设、购买污水处理设施,对废水进行检测确保废水达标排放等方式完成问题整改。违规占用基本农田堆放固体废弃物的4家企业,2家企业已对占用的农田进行复垦复绿,1家企业已将堆放在农田的废弃物进行清理,1家企业已获得农用地转用批复。
四是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营管理不规范,存在污染风险的问题。1家单位通过增加机械设备及人员配备,新建扩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项目等方式,优化升级生活垃圾处置能力。目前,1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1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在建设,2个县生活垃圾填埋场扩容改造工程正有序推进。针对在役的10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设备老化、渗滤液处理能力低等问题,5个县市(区)更新巩固渗滤液处理设备,委托第三方进行渗沥液应急处理,稳步推进渗滤液存量清理工作。
五是固体废物回收利用体系不健全,工作推进缓慢的问题。1家单位通过制定《百色市2021年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工作方案》在试点县开展回收处理工作,有效解决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进展缓慢等问题。印发《关于做好百色2021年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通知》规范了农用薄膜的回收管理和工作保障支持。废弃电子产品、危险废弃品、报废机动车、被扣留车辆处置不当问题已制定相应整改方案及措施,并持续开展整改工作。
六是土壤污染防治资金支付率低的问题。1县加大力度对污染治理项目的监督和实施,闲置1年以上未使用的340.16万元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已支出完毕。
五、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和县级“三保”审计查出的问题
一是库款保障水平偏低,偿债能力较弱的问题。2县通过加大预算约束,强化预算执行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效提高财政库款的保障力度,确保到期政府债务能按时偿还。
二是县级“三保”风险防范落实不到位的问题。5个县(市、区)财政部门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预算编制摸底调查工作,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同时加大对往来款项的清理力度,制定财政性暂付款清理消化方案,将暂付性款项消化纳入预算调整,确保年度暂付款余额只减不增。
附件3
重大投资项目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
一、建设程序不规范的问题。招标程序不规范的2家单位,已由主要领导牵头召开整顿会,对相关人员进行约谈,并完善相关内部管理制度。监管部门对3家招标代理机构进行处罚。
二、项目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项目管理不到位的3家单位,已通过完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内部制度,组织学习培训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等方式,加强工程项目现场管理。
附件4
重点民生资金管理使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
一、就业孵化基地运营效益不佳,管理不到位的问题。1家单位已补扣孵化基地运营经费4.05万元。
二、社保基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针对未及时拨付上级补助资金和地方配套经费的问题,1县已拨付定点医疗机构补助资金120.78万元。针对未及时清理沉淀个人账户的问题,1家单位完成清退495.7万元,因联系不上个人导致未能清退的67.27万元,正通过去函公安部门、社区、原工作单位协助联系等方式开展清退工作。针对4县未完成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准备期清算工作的问题,4县完成清算968.51万元,3家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因缴费能力弱、财力不足尚欠费194.54万元。针对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户及国库存款余额未按规定及时划转到社保基金专户的问题,1家单位已将存款结余资金6807.7万元划转至财政专户。
三、医疗费用结算不合规的问题。医保部门已向2家定点公立医院、140家乡镇卫生院、14家民营医院及其他226个定点医疗机构追回违规资金419.60万元,并缴到医保基金专户,加强对限定支付范围的药品监管,对超出限定支付范围或适应症的用药,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
四、相关社保政策落实不够到位的问题。针对拖欠养老保险费的问题,3家单位已足额缴纳拖欠的养老保险费53.36万元。针对重复参保的问题,自治区医保局印发《关于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重复参保比对结果的通知》已扣减百色市2020年度基金结算。重复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39人,已全部清退其企业养老保险费;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其余重复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属于政府代缴的人员,已全部收回政府代缴资金和政府补贴,并做停保处理;属于自行缴费的人员,做停保处理。针对重复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问题,已全部追回资金10.19万元。
附件5
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审计查出的问题
一是前期调查不充分,造成投资潜在损失210万元的问题。1家企业已采取法律诉讼程序,尽可能减少或挽回损失,根据投资管理存在的漏洞修订完善投资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对投资事项的事前调查和事后评价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
二是项目投资未取得预期效益的问题。1家企业调整了项目投资规模,减轻成本支出,减少损失,对原种植品种进行改良,增加种植收益,修订完善了相关内部管理制度,规范项目管理。
三是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1家企业已按规定对有关资产进行账务处理调整、补提折旧,并进一步强化财务人员业务技能,规范各项财务操作。超发职工薪酬问题,相关企业已下文追收并在当年工资结算中相应抵减超发薪酬62.61万元。
四是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不规范的问题。1家企业已追回多付工程款194.87万元,并修订完善了公司工程预结算管理办法、公司招标采购管理办法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审核把关,严格工程管理。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审计查出的问题
一是出租(借)处置资产不合规的问题。存在资产出租(借)未执行审批手续及资产评估的问题,1家单位已完善资产管理手续,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未及时收取铺面、房屋和场地租金收入的2家单位,1家单位已追回租金41.49万元,1家单位已通过法律程序追缴。
二是国有资产仍有闲置情况的问题。1家单位通过组织应急演练培训,将闲置资产投入演练使用。
三是国有资产信息不够实的问题。未及时盘点固定资产的2家单位已聘请中介公司对资产开展全面清查核资且已完成盘点清查,并根据清查结果进行账务调整和盘亏处置工作。资产未入账的3家单位均已调整相关账务。机构改革后未完成撤并单位资产划转的2家单位已完成资产划转。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查出的问题
一是自然资源资产违规开发利用问题依然存在的问题。1县积极落实整改,关于未经审批占用河道实施建设项目的问题,已对3座便民桥报备完善相关手续,拆除涉河建筑6处,清运河岸线弃土弃渣2处。关于未经批准占用土地实施项目建设的问题,已完成项目立项、土地规划调整、林地批复等手续。关于无证开采矿产资源的问题,涉及企业已按要求对矿山进行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工作,缴纳处罚金5.38万元。
二是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相关资金征管用不够规范的问题。1县已开展2021年度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落界和协议签订工作,完善管护补助发放档案材料。应收未收水土保持补偿费、土地复垦费以及未足额计提矿山恢复治理基金等相关专项资金的问题,已按规定收取水土保持补偿费290.78万元、土地复垦保证金54.81万元,计提矿山恢复治理基金12.67万元。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