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公示公告 > 审计结果公告和整改情况

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市本级预算 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2022-09-01 09:15     来源:百色市审计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市本级预算

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2022829日在百色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审计局局长 农斌


市人大常委会: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报告2021年度百色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请审议。

按照市委、市人民政府决策部署,市审计局依法审计了2021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表明:2021,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财政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发展总体良好。

一、市本级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审计了市财政局具体组织的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编制情况。2021年,市本级公共预算收入91.03亿元,支出80.87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3.81亿元,支出53.07亿元;市本级国有企业资本经营收入590万元,支出170万元。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57.64亿元,支出51.05亿元,历年滚存结余63.98亿元。

审计结果表明,市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决策部署,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积极推动财政政策加力提效,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预算执行进度缓慢。截至202112月底,2020年底结转至2021年继续使用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3,561.18万元,执行率仅为0.32%

(二)未及时征收土地出让金。2019年至2021年市本级出让的7宗土地,未及时征收土地出让金及违约金35,976.29万元。

(三)未及时下达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部分上级下达的专项资金未及时下达部门及县(市、区),涉及金额6.67亿元。

(四)预算绩效目标管理不够规范。10个预算单位年中追加的16个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编制、审核及批复滞后于预算下达,涉及金额9678.89万元。

二、市本级部门预算和决算草案审计情况

对市本级2021年度部门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编制情况开展审计,核查了90个部门及其84家所属单位。2021年,市本级90个一级预算单位本年收入98.42亿元,支出107.74亿元,年末结转和结余2.59亿元。审计结果表明,市本级2021年度部门预算执行总体情况较好,有关部门和所属单位能做到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一)部门预决算编制不够精准。74个部门和48家所属单位编制的年初项目支出预算未细化,涉及金额16,184.94万元;2个部门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准确;1家单位未将764.85万元租金收入纳入预算管理;3个部门决算数据不真实,涉及金额286.48万元。

(二)预算执行不够严格。82个部门和74家所属单位年初预算安排的296个支出项目执行率低于50%,涉及资金12,001.16万元,其中71个部门和52家所属单位的191个项目未执行;5家单位超预算、超范围列支经费11.05万元。

(三)财务管理存在薄弱环节。2个部门应收未收、应缴未缴资金1225.42万元;1个部门应计未计收入104.85万元;1家单位在土地储备专项账中核算人员经费共计282.67万元,未真实反映土地储备成本17.12亿元;1家医院超出规定范围、限额使用现金1840万元,超合同限额支付工程进度款104.49万元。

(四)政府采购管理有待加强。1个部门17个工程建设项目未经政府采购程序直接指定承包方,涉及金额645.84万元,15个工程项目未及时办理政府采购手续,涉及金额564.78万元,2个项目存在拆分工程项目规避政府采购程序行为,涉及金额128.89万元;1家医院医技综合楼单体设计服务先设计后补招投标,涉及金额173万元。

三、重大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一)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情况。组织开展百隆高速永乐出口连接线道路改造工程、市应急医院项目、百色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一标段工程、百色市龙景高中二期工程等4个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审计,投资总额17.38亿元。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 工程价款结算及竣工决算编制不准确、不真实、不及时。4个项目多计工程结算价款9769.27万元;2个项目竣工决算报表多列成本费用9411.70万元;1个项目未及时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

2. 基本建设程序履行不到位。3个项目先开工后办理施工许可证或设计批复。

(二)重点工业园区建设管理审计情况。组织对全市重点工业园区建设管理情况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全市共有14个工业园区(开发区),2019年至2021年,自治区安排百色市产业园区专项债券资金21.20亿元,市本级财政安排用于工业园基础设施和公共建设项目建设资金11.31亿元。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1. 园区土地利用效率不高。1个工业园区2019年至2021年平均土地产出强度均低于广西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个工业园区土地闲置75.53公顷未完成盘活。

2. 园区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尚未出台关于全市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政策文件,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尚未覆盖全市工业园区,未理顺行政审批权限下放与承接,未推进园区财政体制改革。

3. 园区规上企业培育效果不佳。2个工业园区培育规上企业74家,其中50家企业的入园项目平均产值未达自治区规定土地每亩产出要求,占规上企业总数67.6%,整体产出效益偏低。

四、重点民生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一)重大政策跟踪审计情况。重点开展了财政直达资金绩效和保障中小企业账款支付审计,抽查了54个部门131个项目,涉及金额5.27亿元。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1. 部分县区直达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3个县直达资金使用进度缓慢,涉及金额7589.93万元。

2. 部分县区落实保障中小企业账款支付政策不够到位。6个县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不到位,造成拖欠中小企业账款4748.89万元。

(二)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审计情况。重点审计市本级、右江区、田东县、德保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情况及相关政策落实情况。20201月至20219月,百色市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收入26.18亿元,同期支出24.88亿元,累计结余4.57亿元。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 部分资金管理使用效果不佳。1个县虚列医疗救助支出335.81万元,医疗救助资金累计结余1899.35万元,累计结余占当年筹集资金总额的96.95%,未充分发挥资金效益;2个县收回历年困难群众补助救助资金及利息收入34.56万元未缴财政;2个县未及时拨付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24.84万元。

2. 救助政策落实不够到位。2个县1837名符合条件人员应享未享救助待遇;3个县328名收入财产超标人员享受救助待遇。

(三)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审计情况。重点审计了市本级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归集管理及相关政策落实情况。20133月至202012月,代管维修资金34215.04万元,累计支出845.69万元,结余33369.35万元。发现的主要问题:

1. 应收未收住宅专项维修资金10,717.08万元。90个小区(楼盘)的15,814套住宅欠缴住宅专项维修资金5,695.80万元;漏收缴已办理产权登记121套房屋及209个车位住宅专项维修资金103.52万元;未纳入资金管理系统统一管理的14个小区(楼盘)6,848套住宅应收未收住宅专项维修资金4,917.76万元。

2.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市本级有27个小区(楼盘)未纳入资金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其中有13个小区(楼盘)存在小区户数、建筑面积、业主是否缴存维修资金底数不清的情况。资金管理系统的查询、信息公开等功能待完善。

3. 资金增值收益率低,未能实现资金保值增值最大化。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主要以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的方式获取增值收益。20133月至202012年,8年仅获得银行存款利息收益961.32万元,而截止20201230日,银行存款余额3.33亿元,其中活期存款2.27亿元,巨额资金以活期存款方式存放,收益率低,缴存人的资金未能实现最大化的保值增值。

(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政策和资金审计情况。组织开展田林县、凌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政策和资金审计,重点抽查帮扶资金62877.78万元,涉及429个项目,未发现规模性返贫风险。发现的主要问题:

1. 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衔接落实不到位。2个县未按政策及时补助40564名脱贫群众医疗保险费813.35万元;1个县未按规定发放危旧房改造资金和农民工创业奖补资金共25.85万元。

2. 部分产业就业帮扶项目效果不佳。2个县投入6853.18万元建设的12个产业扶持项目未达到预期效益,其中6个项目建成后闲置;1个县投入2165.5万元实施的就业扶贫车间项目帮扶力度减弱,2021年吸纳就业较上年下降48.2%2个县在2021年开展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较晚,安置群众在岗时间短,安置人数下降,导致脱贫群众收入减少,就业帮扶力度下降;2个县111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存在一人多岗,79名已稳定就业人员获聘公益性岗位,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44.35万元。

3. 部分帮扶资金管理使用不够规范。2个县项目建设进度缓慢,造成资金闲置5898.35万元;1个县未及时支付工程进度款4465.78万元;1个县多计工程款80.79万元;1个县未按工程实际进度支付工程款1,285万元。

(五)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使用审计情况。审计了右江区、田阳区、平果市、凌云县、西林县2019年至2021年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使用情况,抽查资金12.75亿元。发现的主要问题:

1.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执行不够到位。5个县2019-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未能实现“两个只增不减”目标;3个县应配套未配套义务教育经费604.44万元;1个县2020年、2021年未及时于当年足额拨付教育费附加资金共计181万元;1个县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经费、1个县用于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均未达到规定比例。

2. 部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2个县2019-2020年未将上级提前下达义务教育经费24,650.35万元列入预算;1个县收回各项义务教育补助资金指标后未及时按原资金渠道安排1725.46万元;4个县应付未付义务教育项目设备款和工程款5,348.62万元;1个县未在规定时间内分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2866.07万元,未及时拨付营养改善计划资金635.24万元;4个县超范围列支义务教育经费388.83万元。

五、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情况

市审计局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已依法依规进行了处理。对审计发现的具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突出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建议71条。

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市委审计委员会专题听取审计整改情况汇报,对审计整改提出明确要求。市人民政府召开全市审计整改推进会,专题研究部署审计整改工作。市人大进一步加强对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监督,开展实地跟踪调研,指导督促各级各部门加强审计整改,促进审计整改取得实效。

在人大监督的强力推动下,各部门和单位认真落实整改责任,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截至今年7月,上一年度审计发现的54个问题,已完成整改51个,制定和完善制度21项,未完成整改的3个问题,因地方财力不足,短期内难以完成整改,相关责任单位已提出阶段性整改计划。针对今年审计发现的问题,有关单位正在积极推进整改中。下一步,市审计局将继续加大跟踪督促整改力度,于今年年底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本年度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

六、审计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一是稳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加强项目库管理,预算支出均以项目形式纳入预算项目库,硬化预算约束,把严把紧预算支出关口。二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提高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绩效管理水平和监控能力,强化绩效管理的刚性约束。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报、预算调整的衔接机制,加强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实现绩效管理结果与优化政策、调整预算的实质性挂钩,促进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融合提升。

(二)加强投资项目管理,提高政府投资绩效。一是提高工业园区产出效能,优化完善工业园区管理制度,有针对性制定扶持政策,切实将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提高园区招商引资吸引力。细化企业入园标准,在入园协议中明确各项控制指标要求及违约责任,规范入园企业管理。二是优化建设项目管理,强化项目预算清单编制,严格工程项目预算编制审核,提高预算编制成效。加强项目现场管理,严格项目变更和现场签证审核审批程序,严控项目投资成本。

(三)强化民生资金管理,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发展特色产业,加强产业支持力度,改善农业发展薄弱环节。完善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机制,提高扶贫资产效益,促进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继续用好各项扶持政策,推动脱贫群众稳岗就业,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加强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多部门数据共享的社会救助信息管理体系,加强困难群众救助金等资金发放的及时性、精准性、安全性及合规性,实现应保尽保。三是严格落实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积极筹措、统筹使用资金,确保教育经费保障力度和水平只增不减,细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管理制度,保障经费筹措、拨付、使用不走样。

(四)加大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力度,提升整改实效。一是加强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的领导,落实整改主体责任,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研究解决措施,切实防止屡审屡犯。二是强化审计成果运用,审计机关要加强与纪检监察等各类监督的协同贯通,形成监督合力,持续推动监督主体共治,发挥监督的综合优势和整体效应。三是健全完善审计整改问责工作机制,对屡审屡犯、落实整改不力、虚假整改的要严肃追责问责。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22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中央、自治区、市委和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审计法,依法严格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指导,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件: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报告


附件


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报告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要求,为促进国有资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发挥国有资产在推动和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节约高效履职等方面的作用。市审计局在开展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等审计项目中,重点关注了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审计情况

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325.43亿元。在部门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编制情况审计、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等审计项目中审查资产管理使用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国有资产管理不到位。

1. 储备土地管护不到位。5处储备土地及地上附着物被侵占用于搭建商铺、经营洗车场、堆放建筑垃圾、杂物等。

2. 扶贫项目资产运营管理不到位。1个县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45间商铺未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和不动产权登记、租金应收未收3.70万元、17间商铺空置;1个县将百香果、养殖场、构树等扶贫项目移交受益村后,未帮助受益村引荐企业进场养殖或指导使用,造成养殖场闲置,百香果、构树无人管护,涉及投资总额2,420.98万元。

3. 义务教育教学设施闲置。

3个县21个撤并后的义务教育学校和教学点闲置,部分撤并后的教学设备设施未重新分配使用。

3个县4个义务教育新建项目未按期完工或未及时投入使用,涉及金额10465.53万元。

  1. 违法建设被责令拆除,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1家单位未经主管部门审批,投入84.32万元违法搭建排练场和机关食堂被责令拆除,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二)资产出租未办理审批手续。6个部门和13家所属单位的资产出租未办理审批手续。

(三)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存量储备土地中有9,379亩未办理不动产登记;3个部门未及时对已不能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置,涉及资产原值1370.83万元;6个部门未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1个部门应计未计固定资产5,834.32万元;1个县29个扶贫项目未纳入扶贫资产台账,投资总额1,773.53万元。3个县教学楼或教学设备未作固定资产入账管理,涉及金额8036.42万元。

二、企业国有资产审计情况

市本级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114.13亿元,同比增长12.36%,负债总额809.60亿元,同比增长16.57%。审计了6家市属国有企业工程招投标情况,抽查了211个项目。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未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招标控制价进行招标。2个项目未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招标控制价进行招标,其中1个工程总承包(EPC)项目中标金额为24,208万元,截止201911月,该工程需支付32,109万元,超中标金额33%

(二)未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招标。1家国有企业于2019-2020年间实施的乐业新化第一加油站等3个项目,单个项目的招标上限价均已超过400万,达到公开招标标准,建设单位未公开招标而是采用邀请招标或竞争性谈判方式招标。

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情况

组织开展市本级大气污染防治情况专项审计调查,2021年我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5.9%,轻度污染天数为14天,中度污染天数1天。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1个部门未按要求向社会公布高污染燃料禁燃区;1个工业园区未完善改造集中供热供气设施。

(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待加强。个别工厂、停车场、取土场防尘措施不到位,存在扬尘隐患。

四、审计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严格落实资产主体管理职责和使用管理责任,建立资产“一盘棋”机制,各国有资产使用部门对持有资产,要建立健全资产台账,做到底数清,及时盘活闲置资产和处置报废资产。

(二)进一步规范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加快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各国有资产使用部门要严格落实资产产权确认、使用、处置等方面相关制度规定,各主管部门要督促各单位及时、足额收缴国有资产出租(借)收入,切实维护国有资产权益。

(三)进一步提升环境防治工作水平。一是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扬尘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扬尘污染环境监测制度及扬尘污染投诉和举报制度。二是强化绩效管理。落实扬尘督查专班管理常态化,开展实质性目标任务考核监督。

(四)进一步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对违规使用或经营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污染等情况,要及时予以通报,涉及违法违纪问题,纪检监察部门或主管部门要予以追责问责。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